蒜薹(也称蒜苔)是茎叶类蔬菜,在我国分布广泛,南北各地均有种植,贮量大、贮期长。蒜薹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莱芜、金乡,江苏射阳、邳州,河南杞县、中牟等地。
蒜薹贮藏特性
1.品种及其耐贮性
蒜薹主要品种有超化大蒜、开封大蒜、上海嘉定大蒜、河北安国大蒜、苍山糙蒜、苍山高脚蒜、嘉祥大蒜、苏联大蒜等。
蒜薹收获期比较集中,采收季节温度较高,所以蒜薹易老化变质,不易贮藏,薹苞易膨大或开散,薹梗极易褪绿变黄、变糠或纤维化,甚至失去食用价值。
2.贮藏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
蒜薹如入库时含水量高,会导致贮藏过程中腐烂;入库时带病,会增加贮藏期发病率;入库时如老化会使贮藏效果变差。
3.贮藏病害及其防控
蒜薹贮藏病害主要包括薹梢褐变、霉变和薹苞膨大。防控措施包括:适时采收,尽量缩短收运时间,严防收运期间高温、风干;入库前剪掉褐变、腐烂部分,保证蒜薹品质;贮藏库保持低温和长期稳定;扎紧袋口、防止漏袋,缩短给氧时敞开袋口的时间。 2适宜贮藏条件
温度:-0.5℃~0℃。
相对湿度:85%~95%。
气体成分:当采用硅窗保鲜袋贮藏时,扎口后1周内应每天检测气体成分,待气体成分稳定后,可每10天~15天检测一次;氧气(O2)控制在2%~5%,二氧化碳(CO2)控制在5%~8%。采用塑料薄膜保鲜袋贮藏时,一般5天至10天为一个调气周期,每个周期扎口4天后开始检测,每天一次;氧气(O2)控制在1%~3%,贮藏前期控制在1%,后期控制在3%;二氧化碳(CO2)控制在10%~13%,贮藏前期控制在13%,后期控制在10%。 3贮藏设施和方式
蒜薹贮藏通常采用高温库加小袋包装、塑料包装袋(大帐)自发气调贮藏或硅窗气调贮藏方式。直接采用气调库长期贮藏时,蒜薹极易失水,不建议采用。
蒜薹贮藏技术要点
(一)工艺流程
贮藏前准备→采收→保鲜处理→包装→预冷→贮藏(取样观察)→适时出库销售
(二)贮藏前准备
1.清洁、消毒。冷库及包装物都应清洁、消毒,常用消毒杀菌方式有:①消毒烟雾剂进行熏蒸;②4%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或用0.5%~0.7%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消毒;③臭氧发生器消毒,按照每100立方米容积5克/小时的臭氧发生量,配备臭氧发生器,库内臭氧浓度达到10毫升/升左右。
2.提前降温。蒜薹入库前2天开启制冷机组,将库温逐步降至-2℃。
(三)采收
蒜薹应适时采收,宜在总薹苞下部变白、蒜薹顶部向下弯曲时采收。采收时间以晴天中午最佳,此时薹条柔软、韧性强;避免雨后或浇灌后2天~3天内采收。采收时用手拔方法抽出,不宜借助针、刀等辅助工作。采后应尽快运输至预冷场所,不得在阳光下曝晒,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雨、防晒、防止捂包发热。
(四)贮前保鲜处理
长期贮藏的蒜薹,宜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保鲜剂处理。保鲜剂可选用液体保鲜剂或保鲜烟剂,或两者兼用。液体保鲜剂可在分拣整理后入库前使用,也可将蒜薹放置在预冷货架上时使用,预冷到零度以下不得使用;保鲜烟剂宜在蒜薹入满库后使用,关闭风机,点燃烟剂,密闭熏蒸4小时后开机制冷。保鲜剂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。
(五)包装
包装材料可选择硅窗保鲜袋或塑料薄膜保鲜袋,规格通常为15千克/袋~25千克/袋,厚度依据所用塑料薄膜材质而定。预冷结束后,按同一产地、同一批次、同一品种、同一等级规格装袋。整齐排列2层-3层于包装袋中,薹梢向外,包装袋单层摆放,有硅窗口的一面朝上且不能遮挡硅窗口。将整库蒜薹全部装完,温度稳定在-0.5℃~0℃后统一扎紧袋口,同时按每个产地、每个批次不少于3个设置取气样袋。
(六)预冷
蒜薹采收后应及时进行预冷。有专用预冷间等预冷条件的,应尽快放入预冷间,边分拣边预冷,预冷至0℃~5℃后转往贮藏间继续降温至适宜贮藏温度。
(七)贮藏
1.码垛。采用小包装袋自然气调贮藏时,将挑选好的蒜薹捆成小把,装入厚度为0.06毫米~0.08毫米塑料薄膜袋内,每袋为15千克~20千克,占袋内容积的50%~60%。
采用硅窗气调贮藏时,将挑选好的蒜薹装入贮藏箱内,先在库底铺设一层塑料薄膜,底膜大小比帐身大200毫米-300毫米,然后将装好蒜薹的贮藏箱在底膜上堆码,堆码时要注意留有适当空隙,保证冷空气循环。大帐规格一般为4.1米×3.7米×1.4米,硅窗面积为1.28平方米,可贮藏蒜薹2吨。蒜薹堆码后及时扣帐,使底膜和帐身卷封严密,用细土压实。
2.温度控制。以采用氟利昂制冷机组冷藏库为例,将设备设置为-0.5℃~-1℃之间运行。
3.湿度控制。冷藏库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%~95%。
4.气体控制。贮藏后期视天气和库内空气状况进行通风换气,每月2~3次。通风换气应选择一天中气温与库温最接近时进行,避开雨天和雾天。
(八)出库
要根据贮藏蒜薹质量变化情况及市场行情适时出库销售。蒜苔贮藏时间一般为8~10个月,全部出库后,要清扫冷库,以备下次再用。